很多朋友很喜欢《敢欺我傻?我老公第一个不答应》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,它其实是“月桦笙”所创作的,内容真实不注水,情感真挚不虚伪,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,《敢欺我傻?我老公第一个不答应》内容概括:只收你家一千块彩礼,便宜你家大孙子了。”“一千是不是太多了?她脑子……”“哎呀,我说林老拐,你孙子啥情况还用我说吗?都克死三个了,还带两个拖油瓶,还好意思嫌弃我家闺女脑子笨?哼,你问问去,这十里八村的谁家愿意把闺女嫁你家,别说一千,你给三千人家都不愿意。”林兴华黑着脸反驳,“什么叫克死三个了?第一个...
阅读最新章节
算了,手洗吧。
但是叶小珍抱着衣服出来,半天没找着洗衣粉。
突然想到谢林安那块万能肥皂,她无语的想,莫非……衣服也是靠它?
林兴华看到她抱着衣服发呆,又看她在屋里转来转去,便猜到她想做什么。
“小珍,你是在找洗衣服的肥皂吗?就在院子里石槽上。”
叶小珍:“……”还真是那块?
不是,该不会那块肥皂不光谢林安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靠它,而且他们全家都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靠它吧?
这一家的汉子过得可真糙的,她人都麻了。
她找遍了这个家,真的除了这块肥皂外,再没有见到能洗头洗澡或者是洗衣服的东西。
石槽旁边有个老式的压水井,叶小珍先压了一盆水出来,先把那肥皂给洗了一遍,再用肥皂洗衣服。
夏天的衣服好洗,很快就洗好了。
他们家有口的压水井还挺方便的,在叶小珍的记忆里,叶家就没这玩意儿,用水还得去河边打水回来。
她听叶正国和孙青商量过,说是要在院子里打一口水井。但价格不便宜,说了几年了也没打出来。
午饭后,叶小珍想洗头,但是他们家没有洗发水。
她的厨房里倒是有不少洗涤用品,但就是没洗头发的。
愁得她……
作为一个傻子,她要怎么委婉的告诉谢林安,应该给家里买瓶洗发水呢?
算了,再忍一天。
这时林兴华拿了把锄头在院子里磨,又告诉叶小珍说:“小珍,爷爷下午在对面那个坡挖土,你站在咱家院子里就能看到我。等我出去后,你就把院门锁好,谁来叫门也别开。要是有坏人来,你就大声喊,我听得到。”
叶小珍点头答应下来。
他扛着锄头拎着一壶水一瘸一拐的就出门了。
他的腿是天生的,据说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。
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,穿定制的鞋就可以。
但因为思想环境还有钱,各种局限,他楞是瘸了大半辈子。
整个下午她都没事,叶小珍进了自己的厨房里,准备蒸馒头吃。
面粉配比好后丢进和面机。
很好,电和燃气都是能正常使用的。
她从厨房出来,又在家里找到几个竹子蒸笼刷洗干净备用。
为避免说不清,又拿了一些家里的面粉放进现代厨房里,造成她用家里的厨房蒸馒头的假象。
面和好了,又丢进醒面箱里发酵。
再出来烧火,准备。
外头叠了五个蒸笼,象征性的烧了几把火。
她在自己的厨房里蒸了十笼馒头。
对面坡的林兴华看到了家里的炊烟,但想着叶小珍在娘家也干家务,没什么可担心的。
傻是傻一些,会干活,听话,还孝顺,会心疼人。
这孙媳妇怎么也不亏。
馒头蒸得差不多了,捏了一下,又软又香甜。
蒸得非常成功。
弄好之后她又把馒头挪出来,放进家里的蒸笼里。
装了五笼,剩下的全都装进竹子做的筲箕里。
筲箕清洗干净,铺上白色的蒸布就好了。
大概五点多林兴华就扛着锄头回来了,一进院子里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。
“小珍,蒸馒头啦?”
叶小珍放下手里的活儿从屋里出来,接过他手里的锄头,又笑着道:“爷爷,吃馒头。”
林兴华乐得不行,哈哈大笑,“好好,我林老拐也过上了回家能吃上热乎的日子。”
他赶紧洗了手,去试试叶小珍做的馒头什么味道。
拿在手里感觉好软和,与他们自己蒸的馒头大不一样。
咬一口就更软和了,这哪里像馒头啊,反正他没吃过这么软和香甜的馒头。
“这是你蒸的?”
叶小珍点点头。
“嘿,这馒头好吃,不像我们自己做的,又老又硬,冷了干了还能当砖头使。”
他很快就吃完了一下,又点评道:“就是吧,看着不小,但好像没用多少面粉,不顶饿。”
叶小珍又拿一个给他,“爷爷,多吃。”
林兴华摆手道:“不了不了,留着林安回来吃吧。”
他这是不知道她蒸了多少,一会儿等看到她蒸了多少他就得犯愁了。
叶小珍转身回厨房去,端了一大筲箕出来。
林兴华眼睛都直了,“咋蒸了这么多馒头?”
天呐,这怎么吃得完?
叶小珍往厨房一指,“还有。”
“啊?还有?”
林兴华急忙跑去厨房看,看到还有一筲箕,而且锅里还有五蒸笼。
林兴华身子晃了晃,看着叶小珍嘴皮子直哆嗦。
但到底是没舍得骂她,又急忙去看面粉袋子。
咦,别看馒头不少,面粉竟然没少多少。
也是了,她那馒头看着大个,捏在一起就一小团,所以用不了多少面粉。
但是……那也不少了啊。
林兴华看着叶小珍,语重心长的说:“小珍呐,咱会蒸馒头是好事,但是不能一次弄这么多。你看,现在家里就你和我,林安晚上才回来,也才三个人,咱们三个人吃不了多久。现在天气热,要是吃不完就坏了,浪费了。”
他一说完,叶小珍就接过话去,“爷爷,拿去卖。”
嗯?
“拿出去卖?”
“对,拿去卖。”
叶小珍把家里的竹背篓拿出来,在里边垫上稻草,再把蒸笼布垫上去。
馒头挨着一圈一圈的堆成花,装满之后,再用粗布盖上。
叶小珍笑着对林兴华说:“爷爷,去卖。”
林兴华明白了她的意思,笑道:“好好,趁着天还没黑,咱们拿去卖。”
一个背篓可装不完,两人一人弄一个背篓,挨村挨户的卖馒头去。
先在小西沟村里推销。
“咱家自己蒸的馒头,又白又软。街上七分钱一个,咱乡里乡亲的,我们就卖五分钱一个。”
“你这馒头看着倒是白,不过能好吃吗?”
“当然啊。”林兴华立刻拿起一个掰给围观的人,“来来,先尝后买,要是觉得不好吃咱就不买。”
叶小珍对她的馒头有信心,这蛋糕一样的口感,还是奶香味的。
对从来没吃过这些东西的人来说,只要尝了一口,他们根本没法拒绝。
“呀,你这馒头确实好吃呢,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馒头呢。就是吧,好吃是好吃,好像没多大一团。”
“所以人家卖七分,我们卖五分。”
“再给我尝一块。”
林兴华又掰给她一块,吃了后她咂吧着嘴,道:“有点儿像我孙子给我尝过的蛋糕。”
林兴华:“是啊,就按照蛋糕的方法来做的。”反正随便吹。
“哟,蛋糕可贵了去了,还没一个馒头大得卖一块钱一盒。”
“嘿嘿,那可不。刘大姐,那你要不要?”
“要,给我来两毛钱的。”那大娘说罢直接扯裤腰上的一根绳子。
绳子的另一头套着一只布袋,袋子里就是钱。
分分钱,毛毛钱,最大的是十块,有好几张。
老太太还有钱呢。
她给了两毛钱,林兴华给她拿了四个馒头。
“哎,这是四个馒头,你拿好。”
“哟,我这手脏兮兮的。算了,不干不净吃了没病。”
刘老太太自己接过了四个馒头。
有人开张了,卖起来就快了。
小西沟村是个大村子,连着几个坡住了几十户人家,一家买上几个,没多久两个筐子就空了。
“你这没有了啊?”
“有,家里还有。你们要买跟我到家里去拿。”
“行行,我们跟你到家里去拿。”
邻居拿着钱,跟着他们回了家里。
叶小珍赶紧去把蒸笼端出来。
这种农村自己编的蒸笼一笼能蒸二十个,十蒸笼二百个。
他们自己留一蒸笼,也就是说,需要卖掉一百八十个,光是自家村子就能卖完。
没过多久第一个买馒头的刘老太又来了,端着个筲箕说:“再给我来十个。”
林兴华:“刘大姐,咋要这么多?”
“我家人多啊,四个拿回家还没捂热乎就被家里小崽子们吃光了。”
“行,小珍,再给刘奶奶拿十个。”
刘老太等着拿馒头的时候好奇的问:“林老拐,你咋突然卖起馒头来了?”
“唉!还不是穷闹得。我家两个学生要养,本来家里日子就不好过。这不又娶了孙媳妇,还没办喜酒嘛,赚点钱回头才好请大家喝喜酒啊。”
“还要办喜酒啊,我还以为你家这喜酒就算了呢。”
“咋能算?咱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。你放心,喜酒肯定要办的。”
“那你们啥时候办?”
“这日子还没定,要等我家林安坝子上的活儿干完了才能办。”
另一人问:“你家林安那活儿赚得多不?”
林兴华摇头,“啥多不多的,也就勉强够一家子开销。”
“你也太谦虚了吧,我听孙青说你答应了他们家要给一千的彩礼。你要没这钱,能答应下来吗?”
林兴华道:“那一千块里有一半都是林安找老板借的,幸好没花上,不然还得还到明年去。”
“那可不?你家娶这孙媳妇可赚大了,听说只花了五百块,是不是?”
五百块倒是没有,不过林兴华也没多言,只道:“差不多。”
“那挺好啊,叶正国和孙青能甘心?”
“他们不甘心啊,昨天闹得那么厉害,就是来找我补彩礼钱的,说是让我再给他们九百。”
“咦,给九百?他们怎么不去抢?我可是听村长说了,当时在医院要花五百救命,他们宁可看着小珍死也不愿意出钱的,还是林老拐你不忍心,掏了五百块钱出来救了她的命。”
林兴华笑着点头。
然后邻居几个老太太又对叶小珍说:“小珍呐,你那爹娘不拿你当人,别认他们了。林老拐救了你的命,你可得好好孝顺他啊。”
叶小珍傻笑着道:“孝顺爷爷。”
“哎,你看多听话?这钱花得不亏。林老拐,你可享福了。”
“哈哈,享福享福。”
“这孩子傻是傻,但人实诚,又是个心善的,长得还俊。哎呀,早知道我给我孙子说来。”
“去去去,说糊话我不卖你馒头了啊。”
林兴华和大家疯狂吹,叶小珍在疯狂卖。
拢共一百八十个馒头,不一会儿就卖光了。
林兴华一分一毛的数清楚,算了个账。
十百八十个馒头拢共卖了九块钱。
“娃,这是你今儿蒸馒头卖的九块钱,来,收好。”
这还是这具身体长大么大,第一次摸到钱。
叶小珍笑呵呵的接过,又数了四块钱出来还给林兴华。
拿了他几斤面粉走,四块钱只多不少。
林兴华不明所以,“咋还给我呢?”
她不说,拿着剩下的钱跑屋里去了。
卧室里有一个木箱子,她看谢林安把重要的东西都放在里边,她也把钱放在了箱子里。
虽然只有五块钱,但这是她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赚到的第一笔钱,比以前一场直播赚几十万还高兴。
“爷爷,我要吃馒头。”
屋里的叶小珍听到一道陌生的声音。
她站在窗户里,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围在林兴华身边。
这孩子在原主的记忆里有,是谢林安的堂弟,谢林安三叔的儿子。
林兴华惊讶道:“你怎么回来了?你不上学了?”
“我才小学一年级呀,放得呀,现在没课上。听说我大哥娶嫂嫂了,我娘就带我回来看看。”
“就你跟你娘回来了吗?你爹呢?”
“我爹还在上课呢,还要等几天。”
“那你娘呢?”
“我娘在村口和人说话呢。”
林兴华见到小孙子也很高兴,赶紧进屋里去给她拿馒头。
同是一个村,他们家的事叶小珍也清楚。
林兴华的岳父以前在供销社工作,他去世后,那工作被谢林安的父亲顶了去,为此老二老三心里一直不舒服。
等上一辈的老人都死完了,谢林安的奶奶也去世了,只剩下林兴华一个人了,几个兄弟就闹着要分家。
因为谢林安的父亲顶了工作的缘故,所以唯一的跛脚老父亲就得由他们一家抚养。
谁拿了工作谁给老父亲养老,大家都没意见,也就这么分了。
可是后来谢林安的父亲又出事去世了,谢林安那会儿还小,年龄不够顶工作,于是那工作就落到了老二身上。